在汽車制造車間里,焊裝、涂裝、總裝等工序持續(xù)運轉,日均產生的金屬粉塵與設備油污,混合著員工鞋底的泥漬腳印,讓地面成了“重災區(qū)”。傳統人工清潔不僅效率低下,還常因清潔不及時導致滑倒事故頻發(fā)。直到坦力智能工業(yè)掃地機器人進駐,這場困擾企業(yè)多年的清潔難題終于迎來轉機。
一、傳統清潔模式的“三大短板”
汽車制造車間的復雜工況,讓人工清潔弊端盡顯:
效率瓶頸:6名清潔工每日工作8小時,僅能完成車間60%區(qū)域的清潔,高峰期地面污漬平均滯留超30分鐘;
安全隱患:殘留的油污與水漬使地面濕滑,過去一年因地面清潔不及時引發(fā)12起滑倒事故;
成本高企:年人力成本超36萬元,加上清潔工具損耗,占車間非生產性支出的18%。
生產主管李工坦言:“清潔就像‘救火隊’,永遠在追趕污漬,卻總差一步?!?
二、坦力機器人的“車間清潔三件套”
針對汽車車間的“粉塵+油污+腳印”復合污染,坦力智能工業(yè)掃地機器人拿出定制化解決方案:
1.強力去污系統
雙滾刷協同作業(yè):前滾刷以180轉/分鐘打散頑固污漬,后滾刷同步吸水,實測對油污的單次清潔率達92%;
智能噴灑控制:內置傳感器識別污漬濃度,自動調節(jié)清潔液用量,避免浪費。
2.動態(tài)避障導航
3D激光雷達:提前1.5米感知叉車、AGV小車等移動障礙物,實時調整清潔路線;
3.靜音高效運行
低噪設計:運行噪音≤65分貝,在總裝車間等精密工序區(qū)域作業(yè)不干擾設備調試;
快速干燥:吸水后地面3秒速干,徹底消除滑倒風險。
三、人機協同的“清潔新范式”
引入一臺坦力智能工業(yè)掃地機器人,搭配2名輔助人員,形成高效分工:
工作場景機器人執(zhí)行輔助人員職責
日常清潔承擔80%地面清潔(日均覆蓋1.5萬㎡)處理設備縫隙、墻角等盲區(qū)
突發(fā)污漬10分鐘內響應初步清潔對油污區(qū)域進行二次消毒處理
設備維護自動返回充電、清空污水箱每日檢查滾刷、濾芯等耗材損耗
這種模式使清潔效率提升3倍,滑倒事故同比下降83%,人力成本減少43%。
四、數據化管理的“降本增效賬”
坦力機器人搭載的智能系統,讓清潔管理從“憑經驗”轉向“看數據”:
實時監(jiān)控:手機APP查看清潔進度、耗材余量,異常情況自動報警;
精準調度:根據車間生產計劃,自動調整清潔時段,避免與作業(yè)動線沖突;
成本透明:單臺機器人日均耗材成本僅20元,年總支出較傳統模式降低15萬元。
從“人工追著污漬跑”到“機器人智能巡場”,坦力智能工業(yè)掃地機器人用科技力量重塑了汽車制造車間的清潔標準。它不僅解決了效率、安全與成本的多重難題,更通過人機協作的創(chuàng)新模式,為工業(yè)清潔管理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。當智能制造加速推進,這樣的智能設備正成為企業(yè)精細化運營的必備之選。